大开眼界!武汉科学普及研究会积极参加中科院第三届科学节武汉分院主场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11浏览次数:2061

11月5日,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学节武汉分院主场活动在水果湖第一小学隆重举行,为中科院建院71周年献礼。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分党组副书记蔡长塔,水果湖第一小学校长马新银等出席开幕式,院属在汉各单位7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水果湖第一小学师生2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水果湖第一小学的配乐诗朗诵《科技创新,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小小的水滴也能看到大大的世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通过“嗨剧场”科普小品《滴水见世界》呼吁大家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吸引了所有孩子们的注意。中科院武汉分院还向水果湖第一小学赠送了一批“听科学家讲我们身边的科技”系列科普图书。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徐栋为同学们带去了主题为“黑水进去、清水出来——人工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普讲座,让大家对湿地和海绵城市都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引发了师生的热烈探讨。

蔡长塔在开幕式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风骨,感受到科技是战胜疫病的利器。科学节不仅展示了中科院最新科技进展、科学精神和创新科技教育,也是促进同学们领会科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马新银表示,中科院在汉各单位精心策划了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学展览、科普报告等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展现科学之美,相信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一定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在科学的道路上奋勇攀登,尽情遨游。

在主场活动中,中科院武汉分院集合了院属在汉各单位,在现场举办了20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传播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享受了一场科普盛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带领孩子们学习观察手掌菌的神奇科学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形态各异的病毒标本,用黏土和彩笔DIY病毒模型等。同时现场展示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防护服和病毒3D彩色打印模型,吸引了大家的驻足。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南极科考图片展通过现场交流和照片展示等方式展示南极科考科学发现和有趣见闻,讲述科考队员们的经历。科研人员现场介绍观测站基本情况,邀请观众现场体验天文观测设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展示无人机监测水华的设备,向同学们科普无人机的基本构成和技术原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在现场开展了中药香囊、石膏拓印叶脉书签等制作类和酸酸碱碱我知道——酸碱指示剂、会“隐身术”的微塑料、神奇的非洲植物——咖啡、微观世界,绿色一点等观察类小实验,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科学海报展现科研成果及科学内涵,深入浅出以引导公众了解有趣的科研课题。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通过展板向公众介绍地下填埋构筑物中的污染物远程在线监控、市政污泥安全高值化处理处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中的相关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以及工程应用,同时设置科学有奖问答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的《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通过院士语录、成就概览和个人照片向公众展示诞辰在1920年院士的精彩人生,帮助公众走近院士、感受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启迪。同时现场展示并讲解《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科技抗疫》。武汉科学普及研究会展示“听科学家讲我们身边的科技”系列科普图书,让公众获取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同时现场设置科普小实验供学生们体验。水果湖第一小学在活动现场也展示了学生科技制作作品,展现了小学生们优秀的动手能力。

“科学节”是中科院一年一度的科学狂欢节,是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解读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分享科学研究故事、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大型科技活动。本次科学节的主题是“嗨,科学!”,活动从10月31日到11月6日历时7天,在中科院12个分院及100多个研究所和大学同时展开。科学节活动以科学的多样色彩为基调,注重科学与文化和艺术的充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