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报告 | 学会观察 冲浪自然科普海洋
发布时间:2023-12-08浏览次数:185

  编者按:由市教育局、市科协、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讲座走进江夏区第二中学、安山小学、贺岭小学,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营造“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青少年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学习及科学实践搭建创新平台,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培养创新人才。

 

用“切苹果”讲解竖版世界地图

  11月27日,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郝晓光博士走进江夏区第二中学,为该校师生带来主题为“新编世界地图——换个角度看世界”,本次讲座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让其真正的领略了新编世界地图的奥秘与魅力。

 

 

  郝晓光博士讲解了世界地图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脉络,趣味横生将世界地图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科学的构图原理展示出来。郝晓光博士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切苹果”的事例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世界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层层递进的向学生抛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针对此事例指出现行横版世界地图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其不足,郝晓光博士本人及研究团队以南极洲和北冰洋为中心创作了竖版世界地图,对于改变世界地理认识和传统地理观念具有颠覆性创新与划时代意义。

  郝晓光博士将南极科考的影像带到了学生眼前,丰富的图片与资料让同学们打开了南极科考的神秘大门,在一片惊叹中同学们一起欣赏了郝晓光教授在科考时的所见所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郝教授运用生动丰富的科学实践和专业经验,向大家讲解其竖版世界地图在地理考察、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方面,特别其是对我国“北斗”导航系统计划实施的重大作用和非凡价值。郝博士也鼓励同学们要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勇于挑战未知领域。(通讯员 张高远)(文章来源:武汉科技报)

 

小蜜蜂对生态有大作用

  11月21日,由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科协、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联合组织开展的武汉市2023年“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讲座走进安山小学,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总工程师张新军教授为学生们带来主题是“神奇的蜜蜂王国探秘”的科普讲座,旨在让学生们了解蜜蜂的生态习性、蜂产品的制作过程以及蜜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张教授从蜜蜂起源于1.35亿年前白垩纪中晚期讲起,并介绍蜜蜂与显花植物相互依赖,共同进化;再从蜜蜂生物学详细介绍了蜜蜂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蜜蜂的食物和智慧,指出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紧接着介绍了蜜蜂是唯一有5只眼的昆虫、还会跳圆舞曲等关于蜜蜂的趣味学;最后提出“地球上如果没有了蜜蜂?”的问题为引子,介绍了蜜蜂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竞争。

  张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引导他们了解蜜蜂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合作。通过精彩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蜜蜂的世界,深入了解了蜜蜂的繁衍生息和蜂产品的制作过程,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重点强调了蜜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指出蜜蜂作为重要的传粉媒介,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呼吁学生们要珍惜和保护蜜蜂,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通讯员 王洋)(文章来源:武汉科技报)

 

“光棍树”为何没有叶?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高级园艺师李俊皞走进金口街贺岭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命之花的绽放(植物)》科普讲座。

 

 

  活动现场,她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油菜这个植物作为切入口,介绍了植物的基本结构、组成名称,分别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的外形、结构、生长原理、作用等。当孩子们看到萝卜、山药、落羽衫、榕树这些被老师定义的“根”时,不时发出惊叹——这些所谓的“根”与自己心目中的根大相径庭,惊讶不已:还有这么美、这么怪的根呀!

  在介绍植物的叶这一知识点时,孩子们看到不长叶的“光棍树”,满眼狐疑,嘟囔着:不长叶不是死了吗?她看着孩子们好奇的样子,笑了笑,“不是不长叶,是变态叶”。接着李俊皞通过许多变态叶的图示,让孩子们认识到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保护自己、适应自然的能力。

  “你们爱旅行,植物的种子也爱旅行,大家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旅行的?”李俊皞的话一下子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植物王国里斑斓迥异的叶,转移到了植物的种子上来。随着视频的播放,植物种子旅行方式动态地展示出来,原来植物的种子通过多种方式旅行,它们通过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动物传播,甚至还能通过人的裤腿传播种子,实现自己的旅行梦想。植物种子的旅行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了植物的智慧和奇趣。(文章来源:武汉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