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报】解读“双碳” 树立低碳意识
发布时间:2022-10-11浏览次数:397

    本报讯(记者 陈映琦 通讯员 甘雨晴)日前,由武汉市科协、武汉市教育局和中科院武汉分院共建的“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市友谊路中学,中国地质大学徐世球教授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碳为观止——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精彩科普盛宴。

  “在目前人类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二氧化碳约占76%。”徐世球从大气组成的三部分: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讲起,还回顾了名词“温室气体”的起源。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汽、臭氧、甲烷、氢氟碳化物等。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组成部分是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简单地将温室气体排放理解为碳排放。

  “没有温室效应不行,温室效应多了也不行。”徐世球告诉孩子们,地表温度平均约为15度,适合生命繁衍。如果没有温室效应,温度将在零度18度以下,“温室效应像一床温暖的被子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但是过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就会造成温室效应异常增强,地表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其后果非常严重,深刻影响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

  在讲座中,徐世球从一碳究竟、两碳目标、共同责任三个方面,生动地介绍了碳排放的科学含义、产生过程及由此产生的气候变化与危害、碳达峰与碳中和(两碳目标)的科学内涵、实现途径、各行业领域的责任以及我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辉煌成就等内容。他号召青少年们积极行动起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能减排,为实现两碳目标而共同努力。

  武汉市友谊路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讲座让师生们有幸一窥科学瑰丽的风景,对碳达峰与碳中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建设祖国的责任心、对祖国发展的信心,让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之风浸染整个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