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科普团在行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综合防治
发布时间:2020-02-02浏览次数:695

作者:郑晓边

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确认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建议临时命名为“2019-nCoV 急性呼吸道疾病”(本文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汉而发,已牵动中国和全球,影响人类的健康发展。

在一个月来的疫情变化中,“围城”内外的居民感受各异,海内外炎黄子孙议论纷纷,每天微信传来的信息众说纷纭,山雨欲来风满楼,民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的共同认知是:生活需要阳光,危机时刻需要全人类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真善美!

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综合防治,不仅需要临床医护人员、专业人士和管理者的全力合作投入,更需要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依然是新冠肺炎传染病防治的三大环节,每个环节都包涵社会心理防治的内容。采用综合、精确的防治措施,加强对民众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普及,提高人们的健康认知,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建立科学卫生的行为习惯,是社会心理防治的主要目标。

在管理传染源方面,目前存在不少困难,新冠病毒的变异性大,寄生的动物宿主尚未完全明确,患者在潜伏期就有传染性难以识别,增加了传染源管理的困难。面对“看不见”的传染源,民众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加上疫情突发,就医条件和医疗资源一时匮乏,人们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增加,谈虎色变,给全社会带来心理压力。因此,管理传染源方面,除了完善传染病申报制度,还需要人人积极参与“五早”行动,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通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尽早确认寄生的动物宿主,积极救治患者和发现潜伏期患者,及时发布疫情权威信息,加强社会心理措施来安民于心。目前武汉和全国的管理措施已从初期的慌乱中逐步好转,民众克服疫情的信心开始复苏。

切断传播途径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主要措施。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且人传人,传播速度快。因此,要通过大众的科普教育,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居室通风消毒,常洗手,多喝水,锻炼,不聚会,出门戴口罩,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要通过系统的社会心理服务,消除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感,增进公众防治疾病的信心。封城见效后要尽快恢复城市功能与市民生活的正常运行状态。

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由于新冠肺炎有效疫苗尚未研发出来,做好个人的卫生防护最为重要。人群对新冠肺炎普遍易感,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患病重,更需要保护。要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好,不吸烟、不喝酒,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抗病能力。易感人群更需要心理保护,如静心安排好生活,自觉限制看微信时间,不听小道消息,接纳自己的情绪,做静观练习和运动,冥想音乐,正向思维,积极面对,保持理性态度,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等。

总之,本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危机和挑战,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三大措施中增添社会心理防治的内容,在全国积极推行大健康科普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和健康素质刻不容缓。

(作者系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荣誉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